分类: 故事

37 篇文章

合伙人的背叛
刘鑫和大学同学张浩一起创业,做AI客服系统。刘鑫负责技术,张浩负责商务。公司刚拿到天使轮,张浩却私下注册了新公司,挖走核心客户,带着融资资料另起炉灶。 刘鑫一度想放弃,但老客户打来电话:“我们只认你的技术。”他重组团队,砍掉商务端,专注做技术授权。三年后,张浩的公司因扩张过快倒闭,而刘鑫的技术成了行业标准。 启示:创业最痛的伤往往来自“自己人”,但…
被巨头盯上
赵阳的小团队开发了一款轻量级代码协作工具,在GitHub上爆火。某天,全球TOP3的科技公司高管约他喝咖啡,提出收购,价格诱人,但要求核心团队并入。 赵阳犹豫了三天,最终拒绝。半年后,巨头推出了类似功能,内置在自家产品里。 但故事没结束——由于他们的工具更专注极客体验,开源社区发起“支持独立开发者”运动,反而让用户量翻倍。 启示:巨头的阴影下,小众…
代码与咖啡
陈默的创业始于大学宿舍。他和两个同学开发了一款校园外卖聚合App,用户量很快突破5000。但服务器费用暴涨,团队挤在10平米的出租屋,靠泡面和咖啡续命。 某天,系统崩溃,订单全部丢失。愤怒的商家要求赔偿,投资人电话无人接听。陈默抵押了笔记本,借钱赔偿。 三个月后,他们优化了架构,意外被本地一家连锁咖啡品牌看中,定制了一套门店管理系统,获得第一笔稳定…
退出还是坚持?
林默的区块链安全公司被收购,对方开价2亿。当晚,他开车到公司楼下,看着加班的技术团队,想起4年前在地下室通宵的日子。 第二天,他拒绝收购,改为引入战略投资。5年后公司独立上市,估值翻10倍。事后他说:“如果当时卖了,我们只会是巨头的螺丝钉。” 启示:创业的终点不一定是财务自由,也可能是未竟的野心。
生死转型
徐敏的跨境电商ERP系统因政策变化损失70%客户。账上资金撑不过半年,合伙人提议裁员。 一次偶然,她发现老客户中有人用他们的系统管理线下仓库。“为什么不做全渠道零售解决方案?”团队咬牙用45天重写核心模块,新版本反而打开了更广阔的传统零售市场。 启示:绝境中的客户需求,可能是转型的灯塔。
融资陷阱
徐敏的AI简历筛选项目被投资人看中,对方承诺500万天使轮,条件是她必须放弃技术主导权,改用投资方指定的“更商业化”的架构。 团队争吵整夜:技术出身的CTO坚决反对妥协,而COO认为活下去优先。最终徐敏拒绝条款,用积蓄续命3个月。 转折点来自一场黑客马拉松。他们的算法获得亚军,被一家HR巨头以收购部分股权的方式注资,保留了核心自主权。 启示:资本是…
第一个客户
凌晨3点,李岩盯着屏幕第17次调试代码,创业3个月,团队只剩他和大学室友王柯。他们的SaaS工具帮小企业自动化报表,但迟迟没有客户。 转机出现在一场行业展会。某食品厂老板老张抱怨:“每天手动整理Excel,错一个数全盘皆乱。”李岩当场演示系统,老张将信将疑:“试用一个月,行就付钱。” 首单收入2万元,却因服务器崩溃丢了数据。两人连夜修复,自掏腰包给…